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职业规划完整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职业规划完整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首先从会计专业角度:很多人说会计实践最重要,没错,是重要,但那是因为好多人是什么也不会当学徒学出来的,没有一定的理论将来是没法往高层次发展的——会计属于管理,从会计的角度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2、会计要想做好特别是将来要发展,要求综合知识,涉及会计、管理、财务、营销等;
3、一定要表达出你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规划,但是把自己目前定位搞清楚,不用谦虚更不要心高气傲,让对方觉得你会稳定进取对自己有长远打算就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如果很一般你非说你将来考注会,人家觉得你肯定是要打算有能力了就跳槽,视具体情况来说;
4、刚开始接触工作我肯定从基础简单岗位做起,尽快熟悉工作,同时希望在已有工作熟悉之后能请领导根据个人能力调整一个更有挑战性的岗位。如开始从出纳、报账等岗位开始学习,之后希望可以从事成本会计、总账会计、预算管理这样的岗位。等综合能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可以考虑从事企业投资管理、税收筹划管理、经济运营管理这样的岗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1、理性决策理论: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2、职业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
3、心理发展理论: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4、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1)成长期(出生至14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逐渐具备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获得胜任工作的基础,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态度。
(2)探索期(15岁至24岁)。这个阶段是职业认同阶段。该阶段的任务是,深化对职业和工作的人事,将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沉淀结晶,具体化自己的职业偏向,并初步实施。
(3)建立期(25岁至44岁)。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在不断的挑战中稳定工作,并学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合理的均衡。
(4)维持期(45岁至65岁)。这个阶段发生的变化主要是职位、工作和单位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个人主要应巩固已有的地位并力争有所提升。
(5)衰退期(65岁以后)。该阶段的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闲转移。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安排退休和开始退休生活,精神上寻求新的满足点。
我是生活在魔都的静静的爸爸,每天都会在悟空问答上分享自己的干货,如果可以的话请给予一个免费的关注,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职业规划完整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职业规划完整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econferencesource.com/post/34242.html